“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从课堂内的孜孜以求到实验室里的锐意创新,从专业竞赛的摘金夺银到考研征途的笃定前行,他以“博观约取 厚积薄发”的治学精神,在知识海洋中锚定航向;以“知者行之始 行者知之成”的实践智慧,将专业技能转化为创新动能。在其成长的阶梯上,可见“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的坚韧品格的同时折射出学校“尚德明理 精工致用”的理念——以思想引领指明方向,以资源赋能夯实根基,以多元平台激发潜能,让每位学子都能在“百花齐放春满园”的育人生态中,书写属于自己的“青云之志”。李雨哲,开云kaiyun官网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2021级学生,男,汉族,中共党员,现考取北京工商大学硕士研究生。
厚积固本,锲而不舍
在大学期间,李雨哲同学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并将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作为首要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他通过合理规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并结合每门课程的特点,针对性地加强自己的薄弱环节。他深知要想取得优异成绩,除了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还需要灵活的思维和高效的学习方法。因此,他通过每日的课后复习和定期复习,不仅巩固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也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保持学习的持续性,他积极与同学们讨论学术问题,互相交流经验,帮助彼此攻克难点。正是因为这种学习方式,让他在大二和大三期间取得了专业第一的优异成绩,顺利地通过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连续两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同时获得了“辽宁省优秀毕业生”和“学习标兵”的荣誉称号。
知行合一,创新利剑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除了注重学术成绩,李雨哲还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并取得了显著成绩。曾获得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慧鱼组竞赛暨慧鱼工程技术创新大赛国家级一等奖、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慧鱼组竞赛暨慧鱼工程技术创新大赛国家级三等奖等国家级荣誉。此外,他还在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第十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辽宁赛区、辽宁省Proteus仿真设计大赛等省级18项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科研方面,他参与了“乘员侧气囊传统PAM与H-PAB性能对比”和“2.0kw减速起动机开发项目”等科研项目,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同时,他还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参加各类文体活动与团队合作,他获得了“文体积极分子”和“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在2025年研究生初试的备考过程中,李雨哲始终保持严谨的学习态度,深知考研是一项需要长期积累和持续付出的过程。因此,从大三下学期开始,他便有条不紊地制定了复习计划,逐步攻克自己的知识盲区,重点提升专业课程的掌握程度。在备考的同时,他积极参加模拟考试,注重锻炼他自己的答题速度和应试技巧,此外,他合理规划时间,灵活调整学习方法,确保各科复习均衡推进。最终,凭借持之以恒的努力,李雨哲在研究生初试中取得了320分的优异成绩。这不仅是对他辛勤付出的肯定,也为他未来的学术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精工致用,职引未来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回望大学征程,李雨哲深刻体悟:每一次实验室的挑灯夜战、竞赛场上的锋芒初露,皆为《论语》"君子务本"的最佳注脚 。正如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所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让他明白了人生的道路上,只有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才能看到更广阔的视野和未来的希望。每一次学术上的突破和课外活动中的成长,都是他一步步积累的成果。
“不是天赋,是‘死磕’出来的!”李雨哲的大学四年没有“开挂”,只有实打实地努力:
在学习上,大二、大三连续专业第一,靠的不是“聪明”,而是“坚韧”。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三年横扫省级以上奖项18项。在考研路上备战2025研究生:复习计划时间精确到每小时,夜以继日的汗水培育出320分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