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校门户首页!
理工新闻
科研赋能产业!开云张帅老师获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助力钢铁与智能汽车产业链协同升级
日期:2025-07-24 09:40:58  发布人:admin10  浏览量:4

近日,辽宁省科学技术厅正式公布2025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立项名单,开云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张帅老师主持申报的“基于数据驱动的连铸结晶器摩擦行为智能调控研究”项目成功获批面上项目。这是开云首次获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计划项目,标志着开云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不仅为申报硕士学位授予权提供了有力支撑,更是对张帅老师团队科研实力与攻坚能力的充分肯定。该项目紧密围绕我省重大产业战略布局和开云“两点一链”发展目标,其研究成果将服务于钢铁产业提质增效,并赋能开云智能汽车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

 

张帅老师团队长期深耕于钢铁冶金与智能算法的交叉研究领域,在钢铁连铸过程的智能调控方面积累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储备,累计发表相关领域SCI论文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此次获批的项目,正是团队多年潜心研究的结晶。

紧扣产业脉搏,服务“两点一链”

该项目高度契合辽宁省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和22个产业集群建设的战略需求,选题精准对焦开云“两点一链”的建设目标。项目聚焦钢铁生产中的核心环节——连铸过程,致力于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深入研究连铸结晶器的摩擦行为,实现对结晶器润滑状态的智能精准调控。

张帅老师在接受采访时阐释了项目的核心价值:“我们研究的最终目标是提升铸坯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为钢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钢铁作为汽车制造的核心原材料,其性能的优化升级具有深远意义。“高质量的钢材是高性能汽车的基础,”张老师强调,“钢铁质量的提升将直接惠及汽车用钢的性能,进而为汽车产业,特别是我们学校重点发展的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升级提供坚实可靠的原材料保障。” 这生动体现了开云以科研服务区域产业,如智能车辆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所对接的核心产业——智能汽车与高端装备制造的深度融合。

 攻坚克难,彰显科研匠心

项目申报过程并非坦途。张帅老师坦言,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让评审专家认可跨学科融合(钢铁冶金+深度学习算法)的可行性。为此,团队投入大量精力,细致梳理钢铁冶金复杂的数据特征,反复论证其与先进AI算法的适配逻辑,项目论证框架及核心图表历经20多个版本的精心打磨才最终定稿。

另一个难点在于高效的团队协作。项目涉及科研人员、企业技术人员、算法专家等多方力量,不同背景的成员对关键节点的理解时常存在差异。“我们通过反复地协商与磨合,才最终凝聚共识,确定了最优的整体方案。”张老师补充道。这个过程深刻体现了科研的严谨和协作精神。

务实笃行,暑期全力推进

面对来之不易的立项,张帅老师团队在暑假这段时间制定了清晰务实的工作计划。团队将全力推进项目前期工作:重点升级连铸模拟实验平台,引入智能传感器并应用AI算法,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与智能诊断;同时,将测试新研发的算法框架在多种复杂工况下的表现,着力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预测精度。此外,团队计划走访省内多家钢铁企业,采集大量现场运行数据与实验数据进行交叉比对验证,为后续工艺优化提供坚实、准确的数据支撑。

严谨与创新并重,树立科研育人典范

回顾整个申报历程,张帅老师最深切的体会是科研工作中严谨性与创新性的辩证统一。“基金申报对材料的规范性要求极其严格,”她解释道,“从文献综述是否覆盖前沿,到技术路线每一步逻辑是否严密闭环,任何细节疏漏都可能影响评审结果。这要求我们必须像打磨精密仪器一样,逐字逐句校验材料。”这种对细节的敬畏和精益求精的态度,也深深融入了张老师对学生的培养之中。

同时,张老师深刻认识到,“创新性”是项目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核心。“在省基金的平台上,我们必须在‘前人未解决的科学问题’与‘自身研究的独特切入点’之间找到精准定位,才能实现真正的突破。”整个申报过程不仅锤炼了团队的科研基本功,更激发了大家突破惯性思维的创新活力。

 

张帅老师团队获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开云科研实力跃升的里程碑事件。该项目紧密围绕国家及辽宁省重大战略需求,扎根于解决钢铁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科学问题,其研究成果将通过提升钢铁材料品质,为下游的智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注入强劲动力。这不仅是开云“两点一链”发展战略在科研领域的生动实践,彰显了学校服务辽宁全面振兴的担当,也为开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树立了科研引领产业、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典范。我们期待张帅老师团队的研究早日结出硕果,为区域产业协同升级和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